Me Time不是自私,是讓愛延續的方式

留一點時間給自己,是媽媽的溫柔叛逆
最近,我寫了很多「給她的話」。
那些文字裡有共感、有理解、有溫柔的力量,
但寫著寫著,我的心卻越來越疲憊了。
也許是因為,這段時間我看見了太多「她」,卻沒時間照顧「我」。
工作很忙,生活也不輕鬆。
孩子的課表排得滿滿,平日晚上一下英文、一下鋼琴,
假日即使身體不舒服,也不忍心犧牲陪伴的時光。
總是想著:要再多陪一點、多給一些,撐一下就好。
就這樣日復一日,自己變成了一顆用不完的電池,
從週一到週五全力衝刺,
週末切換成另一種忙碌:陪玩、收拾、洗衣、買菜。
直到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,終於能靜下來喘口氣,
我才忽然發現:我好久沒有好好坐下來,好好跟自己說話了。
當媽媽後,為什麼總是把自己放到最後?
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把「辛苦」當成一種默認的常態?
明明也想好好吃頓飯、想靜靜地喝一杯咖啡,
但總是有人需要你、什麼事都要你來決定。
慢慢地,「我想怎麼樣」變成了最後才被考慮的選項,
甚至連自己也開始忘了自己,忘了那個原本有夢、有喜歡音樂、喜歡旅行的自己。
我們太習慣「為別人活著」,
卻很少問自己:「那我呢?」
那些休息的罪惡感,從哪裡來?
其實,不是不想休息,是不敢。
每當好不容易空出一點時間,
心裡卻馬上跳出另一個聲音:「我是不是該去陪小孩?該把家事做完?我是不是太自私?」
我們為什麼會覺得,自己的時間需要被「合理化」?
為什麼放過自己之前,得先經過一輪自我審判?
那不是因為妳懶,而是因為妳太努力,
努力到已經忘了,愛自己也需要練習。
Me Time,是一種讓愛延續的方式
我後來明白,Me Time不是任性,而是讓愛不會耗盡的修復時刻。
那可能只是一杯熱茶的時間,
一首喜歡的老歌、十分鐘的日記、或是靜靜坐著什麼都不做。
那不是浪費,而是一種「我還在」的提醒。
只有先好好照顧自己,才有力量繼續照顧別人。
如果妳不願意倒下,就要學會讓自己慢慢休息。
不是等有空才愛自己,而是要安排出一點空白給自己呼吸。
留一份愛給自己,是為了愛得更久
親愛的媽媽、親愛的妳,
妳不是超人,也不需要完美。
當妳願意把一點點時間,還給那個內在的自己,
妳也會發現:那份愛其實不會減少,反而會變得更深、更久、更柔軟。
孩子會記得的,不只是妳為他們做了什麼,
還有妳溫柔、快樂、有自己光芒的樣子。
所以,今天請妳留一點時間給自己,
不必多,哪怕只是短短一個呼吸。
那不是自私,那是妳持續愛人、也愛自己的方式。